2月21日,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度期货市场发展概述》显示,2022年我国境内期货市场运行平稳,成交量较2021年有所回落,整体延续着自2020年以来的较大规模体量,其中商品期货与期权品种成交量占全球总量72.3%。在全球交易所成交量排名中,国内有四家期货交易所成交量排名在前25位;在农产品、金属和能源三类品种的全球成交量排名中,国内期货期权品种在相应品类全球前20强中分别占16席、14席和5席。2022年,期货期权新品种稳步增加,衍生品体系更加完善,期货公司资本实力持续增强。

  期货市场持续平稳运行

  来自中国期货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22年,国内期货市场成交67.68亿手(单边,下同)和534.9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9.93%和7.96%(图1)。全球期货市场成交838.48亿手,国内期货市场成交量占全球总成交量的8.07%,较2021年占比12%下降了约4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商品期货与期权成交量为66.16亿手,占全球商品期货与期权总成交量91.53亿手的72.3%,较2021年同期69.8%的占比上升2.5%。


  图1:2002-2022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

  分交易所来看,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成交18.2亿手和141.3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3.09%和26.85%,市场占比分别为26.94%和26.41%。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成交1.2亿手和40.0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73%和86.51%,分别占全国市场的1.78%和7.49%。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成交23.98亿手和96.85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14%和10.33%,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5.42%和18.10%。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成交22.75亿手和123.73 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77%和11.91%,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3.62%和23.13%。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成交1.52亿手和133.0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4%和12.58%,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24%和24.87%。广州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广期所”)成交193636手和158.40亿元。

  交易所及商品类品种成交全球排名良好

  根据Futures Industry Association(FIA)统计的全球成交量数据,2022年,郑商所、大商所、上期所和中金所在全球交易所期货和期权成交量排名中分别位居第8、第9、第12和第25。中金所较2021年提升2位,大商所排名没有变化,郑商所、上期所较2021年分别下降1位和4位。

  在2022年全球农产品、金属和能源类品种的成交量排名中,我国农产品表现突出,国内品种包揽前10名,在前20名中占有16席,包括豆粕期货、棕榈油期货、豆油期货、菜籽粕期货、玉米期货、棉花期货、菜籽油期货、白糖期货、纸浆期货、橡胶期货、豆粕期权、苹果期货、玉米淀粉期货、黄大豆1号期货、花生期货、玉米期权。金属方面,国内品种占据前10强中9席,前20强中占有14席,包括螺纹钢期货、铁矿石期货、热轧卷板期货、铝期货、硅铁期货、锌期货、镍期货、铜期货、锰硅期货、铁矿石期权、不锈钢期货、锡期货、铅期货、铜期权。能源方面,国内品种在前20强中占有5席,包括燃料油期货、石油沥青期货、中质含硫原油期货、液化石油气期货、低硫燃料油期货。

  期货期权产品体系更加完善

  2022年全年,我国期货市场一共上市了16个期货期权新品种,包括2个期货品种、14个期权品种。其中,上期所上市了螺纹钢期权和白银期权;郑商所上市了菜籽油期权和花生期权;大商所上市了黄大豆1号期权、黄大豆2号期权和豆油期权;中金所上市了中证1000股指期货、中证1000股指期权和上证50股指期权;广期所上市了工业硅期货和工业硅期权;上交所上市了中证500ETF期权;深交所上市了创业板ETF期权、中证500ETF期权和深证100ETF期权。

  截至2022年底,共上市期货期权品种数量达到110个,其中商品类93个(期货65个、期权28个),金融类17个(期货7个、期权10个)。

  期货公司资本实力持续增强

  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期货公司总资产约1.7万亿元,净资产184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06%和14.07%。资本实力持续增强。经纪业务收入233.75亿元,同比下降25.79%;交易咨询业务收入1.15亿元,同比下降34.66%;资产管理业务收入9.95亿元,同比下降18.04%;风险管理业务收入2413.81亿元,同比下降8.17%。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