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其中,三季度增长4.9%,使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

“总体上,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降转升,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同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四季度乃至全年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保持目前的态势。

多项指标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从主要指标看,除了前三季度GDP增速转正,还有多项指标增速实现年内首次转正:

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30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31151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在经济增速转正的背后,是投资、消费引擎的“双转正”。由此,三季度投资、消费两大内需引擎保持向好趋势,且此前一度滞后的消费修复正在追赶进度。

经济呈现持续稳定恢复态势

刘爱华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整体经济确实呈现出了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例如,生产、消费、外贸、新动能领域有很多亮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从三季度经济数据看,生产端恢复最为明显,工业增加值三季度继续保持较快回升态势,表现超市场预期,原因在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对于工业生产的掣肘因素进一步减少,同时制造业PMI连续数月保持在荣枯线之上,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开工率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整体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恢复势头明显。刘爱华说:“最终消费支出确实已从前两个季度下拉的态势中恢复过来,在一季度下拉4.4个百分点,在二季度缩小到2.3个百分点,到了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整个GDP的拉动点数由负转正,在当季增长4.9个百分点中占到了1.7个百分点,从整体上讲,内需的贡献在持续恢复、持续上升。”

数据还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外贸积极向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前三季度我国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宅经济”增速较快,贸易新模式新业态也较为活跃。中国同主要的贸易伙伴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也获得较快增长。此外,PMI统计的9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达到50.8%,这是今年以来第一次转正,不仅说明外贸实际业务积极向好,也进一步提振了中国外贸的信心。

就业民生保障有力

今年年初,面对空前加大的就业压力,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刘爱华解读称,从就业看,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调查失业率呈现稳中有落态势,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从年初6.2%的高位持续回落。从居民收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0.6%,该增速与前三季度经济增长0.7%基本同步。今年社会兜底保障力度较大,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同比名义增长8.7%,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2.9%,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11.1%,都保持了较快增长,而且远高于整体的居民收入增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目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已完成99.8%。对于今后如何进一步稳定就业,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表示,下一步要继续采取系列政策措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确保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要完善有关就业政策体系,特别要研究后续如何进一步对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加强对部分困难行业的支持力度,同时也要加强有关政策的宣传和督促政策的落地。

四季度经济将持续稳定恢复

展望四季度,程实表示,三大趋势有望主导后续的修复进程。一是得益于就业的改善和消费场景的重启,消费反弹力度料将边际增强。二是随着金融支持由短期向中长期延展,实体经济企业的活跃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三是政策力度料将保持总体平稳。

刘爱华也认为,需求逐步回暖、产业循环持续改善、市场主体信心逐渐增强,这三个方面对于下一阶段进一步更好地发挥超大市场的韧性、激发超大市场的需求潜力是非常有利的。

“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后,我国三季度经济表现良好。三季度4.9%的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已属翘楚。”展望四季度,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说,如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则经济增速有望继续沿着复苏路径回升。

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看来,生产在二季度率先恢复,三季度需求也在快速恢复,预计四季度经济将延续恢复态势。中国有望成为G20中唯一一个能实现年度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也可能创历史新高。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