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2019年5月30日,石家庄棉纺厂排练厅,姬庚(左)与董亚千(姜晓明)
“底稿算是有了,现在看来还挺好的。”
5月底到石家庄,问起万能青年旅店乐队第二张专辑的进展,主创姬赓和董亚千异口同声。
对这张磨合了好几年的新专,外界目前了解的信息仅限于:一张概念专辑,基于乐队冀西南山路骑行见闻而生发。在已经演过的《泥河》《采石》《山雀》和《墨麒麟》之外,还有其他曲目产生。但编排形式和结构,依然待定。
“编曲更饱满和复杂了,立体感和空间感更强,我们写旋律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肯定比第一张要有进步。”姬赓介绍。
“有听众觉得,歌词里,乌云、雷声这些意象,用得有点频繁?”
他抬起头。“就是故意的。可以把这些理解成一个舞台的布景,设定性的词汇。我就是要重复到你特别讨厌,或者读出我想说的信息来。不过现在看来是讨厌的(声音)多咯。”姬赓自嘲。
花这么长的时间,精力都耗在哪儿呢?
“之前做的很多事情不想重复。以前用过的编曲办法啊,一些习惯,都想换换。特别是录音,首专我们是不满意的,太光滑,没层次。这回要好好整这事儿。”哥儿俩意见一致。
创作上的抱负,表达信息的纷繁,技术上的日渐娴熟,如何转换成成熟的作品形态,又不至于陷入迷乱,或许是这个阶段的万青要斟酌的问题。
“还会不断推翻,到最后就是做减法。”董亚千说。“为什么整这么长时间?录音的想法,也是要缘分的,你知道。”
快6月的天儿,他穿着件有点皱巴的薄条绒绿衬衫,扣子一粒没系,微起的肚腩敞着;头发照旧的油腻,“收拾屋子来着,没来得及洗。”他挠两下头,有点不好意思。
从2002年成立至今,万能青年旅店的音乐品位和态度,都和董亚千的造型一样,经年未变。写歌的瓶颈,生活的琐碎,市场的诱惑,音乐大环境的迁徙流变,多少也会如蚕食一般,撕啮掉一些热情。
但总有些宝贵的东西留了下来,至于究竟是什么,姬赓也说不上来——让他形容自己,总是一件诡异的事情。在某种意义上,专注与清高,潜沉与保守,已难分彼此。
“总还是越来越会变好吧。”这个信心,他有。
琴瘾
半个月里,董亚千去了香港吉他沙发(乐器行)两趟。
战利品三件:1954年的Fender Stratocaster by John English,1957 年的Gibson Les Paul,还有刚刚斩获的1961年Fender 元年吉他original Fender Jazzmaster。
对搞乐队的人来说,一把得心应手的乐器不只是工具,老伙计,更像soulmate(精神伴侣)。在棉二仓库附近的排练厅,董亚千的这些新老家什装在乐器盒里,一字排开。
“挨个宠,呵呵。”琴痴董笑得开了花。
“刚买的这把61年的Fender特别好,可能是我所有吉他里最好的。没有多余的声音。味道特别正。”他感觉Fender最出色的工艺年份就是1959年到1962年之间。“那个时候的琴,材料和做工都不惜代价。现在你必须买最好的Mass builder,才能和那时的老琴相比。”
“这和上世纪60年代西方浓郁的摇滚氛围有关吗?”
“也许吧。现在Fender那几个顶级的制琴师,都是吉他手。不过影响做琴的因素很多。可能和天气也有关呢。”董亚千乐了,语气却是认真的。
“音色这个东西也许有规律可循,但到底还是个人的体会?”我问他。
“嗯……弹出来,自己能知道,这个声音是对的。”倏而又补了一句,“琴会学习。你演奏的时候适应它,它也适应你。时间越长,就越来越稳定,越好。”
在家中练吉他的董亚千。2019年5月30日,拍摄于石家庄 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2009年,他们曾坐着火车到北京看前卫音乐家大友良英夫妇的现场演出。艺术家功力深厚自不待言。姬赓也记得大友的Gibson吉他好听。“哪怕是同一款,也必定是老琴好听。后来遇到制琴师,我还特别想买。”
采访那天,董亚千民心河畔的住处,还来了位乐队的朋友:假假條乐队主唱刘与操。齐肩长发,破洞仔裤,带度数的墨镜,光着脚丫和董亚千坐榻榻米上,逍遥自在,声浪却大过主人数倍。
“他可是伯克利音乐学院(爵士吉他表演、爵士作曲双专业)的高材生,理论很系统,民乐非常精通。”董亚千盛情介绍。“这不还在看他借我的教材呢。”他指了指书架上的《爵士作曲理论与实践》。
“听了他们新专的排练,感觉如何?”我问刘与操。
“不错。吉他线性的riff更好了。”他爽快地回答。他说最欣赏亚千的,还是他对审美的坚定。“有的乐队心里是没有一个声音的。他很响亮。”
“其实我俩在审美上差异很大,经常发生争执。不过这没影响,哈哈。”董亚千接茬儿。
食粮
买琴成瘾,一方面是好琴越来越不容易买到——像巴西玫瑰木已经停产多年。但也有很重的补偿心理:“以前没钱,现在爱买琴囤琴,也算报复性消费吧。”董亚千老实承认。
穷,是那代独立音乐人的共同记忆。但在一片贫瘠里,难得的是遇见好恶相投者。
近20年前,考到湖南的万青经纪人赵亮,也是主创姬赓和小号手史立的大学同学。大一时,赵亮身在话剧社团,意兴阑珊,一时半会还脱不开身。关于姬赓,他很早注意到此人,摇滚范儿,头发略长,看着和其他人不那么一样,后来终于找机会认识了。
“学校有个小礼堂,有次亚千过来找老姬玩儿,他们俩一起排练。我好奇,进去听。那时我听的东西不多,问了下亚千是谁的歌儿。他说了个谁谁谁,我根本没听明白。”赵亮说,后来才知道,他们玩的是Stone Temple Pilot(石庙飞行员乐队)。“西雅图之声那路的。X,这也太酷了。”
图书批发市场不时来学校做书展,他时常能捡着“宝贝”:“其实都是好书,滞销的,5折算高的了。那时大家都穷嘛。我尤其穷,几十块能卷回来一大摞。记得有套人文系列,有朱文的《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桑拿》,还有摩罗和谁来着。起身一看,哟,他(姬赓)也在买,趣味相近哈。”
话剧团,就此作别。借磁带,换书看,喝酒,聊通宵,就这么近乎了。赵亮记得,木马和沙子的第一张专辑,都是在姬赓租的房子里听的。他见证了乐队从The Nico更名为“万能青年旅店”、第一张专辑的出炉,乃至后来成为同事。但赵亮至今念念不忘的是首专之前那张完全没有词的DEMO:编曲里有萨克斯,和他之前听过的所有音乐全都不同。
“感觉乐队的想法特别多,他们把那些想法全都塞在了那个DEMO里。现在看可能不太成熟,也能听到不少国外乐队的影子。但当时听的人仍然感到很兴奋。”
托打口碟的福,董亚千和姬赓在青春期一头扎进西方摇滚这摊泥。早期的根源布鲁斯和先锋爵士汲取自Jimi Hendrix、SRV、Frank Zappa等大拿;后来渐渐趋向于迷幻和前卫摇滚,则少不了King Crimson和宇宙塑料人的滋养。
这两支乐队的共同点是成员多为艺术家、诗人,来来去去,自由无碍。不光有很强的音乐和人文素养、演奏技术高超,还有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和庞杂的器乐结构与编排。风格在前卫与旋律性之间游走。已故捷克总统哈维尔听过宇宙塑料人后感叹,“这是一种使人警醒的、由内心深处发出的真诚的生命体验,任何人只要精神尚未完全麻木,就能理解……”
那个时候的姬赓和董亚千,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消化系统比较好,学习能力也强。那个年龄做什么事都特别重要,那时候听的音乐是绝对塑造性格,反而现在听多了,影响就没那么深刻。”
杂食是必须的。去排练厅的路上,董亚千让刘与操给他推荐一些古典音乐的必听曲目。
“《巴赫平均律》,贝多芬交响曲之一三五七九。《贝九》太好了。”
“继续说。”
“德沃夏克《自新大陆》,马勒二(第二交响曲),《春之祭》。肖斯塔科维奇一般。肖邦的练习曲可以有。巴洛克时期听巴赫就行。我觉得你会喜欢古典,浪漫到现代时期,和声好的。对了,勃拉姆斯也不错。”
刘与操呼啦啦地列了一长串,到排练厅,兴奋地拿出手机里录的自个儿的新歌,逐首放给姬赓听。对方直夸他唱功好,他乐得屁颠屁颠儿的。饭桌上,董亚千若有所思地问,我是不是也得练练唱?
其实上学那会儿董同学就跟着所谓专家上过声乐课。就一堂,再无下文。他解释道:“我以前挺爱唱歌。后来就不太爱了,光爱弹琴。觉得学唱歌有点傻X。可是吧,年纪大了,还得练练声,调整气息。录音时老抽烟,得了咽炎,也得戒。身体好了,才能搞音乐对吧?”
2017年,石家庄,左起:小号手史立、主唱(作曲及吉他)董亚千、鼓手小耕、吉他苏雷、萨克斯杨旭、作词兼贝斯姬庚 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跨越
铁轨。商场。学校。民心河。篝火。板面。烧饼。卷烟。胡侃。呓语……
那些属于世纪末和世纪初的画面,在后人嘴里咀嚼成传奇,当事者却只当日历般,撕过便了了,何必再提。
连照片都不曾留下几张的乐队,面孔和质地,还是当年的样子:董亚千和姬赓,仿佛就是少年心气与少年老成的代言。而“傻鸟”与“废人”,是社恐症的他们早年的自封,也被惺惺相惜的同类引为理解的暗号。
在放纵与窘迫中熬过最初的几年。终于,《不万能的喜剧》不插电版出来。创作者音乐上的浩瀚野心和编曲上从容的法度呼之欲出。长笛,曼陀铃,大提琴,萨克斯,口琴,次第穿透寥寥几句歌词,先明丽而后磅礴的乐声,令人耳边一亮,很快在网络上聚起乐队的第一批粉丝。
董亚千清澈的嗓音,和姬赓抒情而节制的词,形成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接着是那一首首此后人们耳熟能详的曲目。有一些是总结了之前的动机,譬如《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主旋律原本就耐听,后来得以继续发展。后期的《大石碎胸口》《在这颗行星所有的酒馆》和《乌云典当记》或可归属于更自觉的创作。相似的基调、歌词,都直接反映出主创姬赓的思考,而抒情的部分多半来源于作者本人的阅历和认识。
器乐和编曲上的气势,特别是史立的小号,在《秦皇岛》里酣畅淋漓。有的听者想到了王小波的《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
太阳初升时,忽然有十万支金喇叭齐鸣。阳光穿过透明的空气, 在暗蓝色的天空飞过。在黑暗尚未退去的海面上燃烧着十万支蜡烛。我听见天地之间钟声响了,然后十万支金喇叭又一次齐鸣。
2016年底,万能青年旅店乐队在广州草莓音乐节上演出 图/麦启烜
到反响最大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崩塌如叹息,“杀死”更文雅如戏谑。万青的成员虽然三十未至,却在这张专辑里,实现了少年至青年、到中年的跨越,如地火一般卷裹和击中了网络时代的听者。回过头看那股狂热追捧里这张首专获得的共鸣与解读,在非音乐性上的意义也许盖过了音乐性本身。而这,并不以乐队本身的意志为转移。
首专发表的2010年,中国摇滚已经走过二十余载。就在离石家庄不过两三百公里的超大都市,重金属和朋克的兴起,圆明园和霍营村落的扎堆,北京新声的聚合,电子和实验音乐的登场,民谣的走红与昔日乐手的流行化——潮浪迭代了一波又一波。这个十年之末,就连中国的商业巨头和大众综艺也看上了Rock N’Roll,创作者、平台和受众,从互不理睬的几端,到相互试探,乃至热烈拥抱。
不管这引发了多少争议与褒贬,在摇滚乐等各种音乐形态里,中国人越来越释放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分众、分层愈加明晰。
而万青,在艰难的自我辨识后,日益确证了他们既有的存在方式。“同行这么多年的动向,我们多少都了解,但好像从来不在哪个圈子里。”姬赓说,他们好奇新人,也怀念“地下怒潮”时代的气息。朴实粗糙,决绝清醒。“那挺值得珍惜的。”
根据地
初夏的石家庄,天不算透亮,但足以畅快呼吸。董亚千推开自家阳台的窗。“你知道几年前从这儿看出去是啥情形?乌突突的。这两年真是好了不少。”
姬赓接了句:“都没啥重工业了,全改卖地了,肯定得好起来。”
无论成长于斯的这座城如何变,他们是笃定在这儿了。几亩几分田的方圆,家、单位、排练厅,不论啥交通工具,十分钟皆可达。创作渐趋稳定,还能捯饬捯饬琴啊,古玩啊,隔三差五来北京的画廊会会朋友。音乐节演出,就一单一单走着,乏了就歇,紧了就调。毕竟是积累舞台经验和人气,也要攒继续做音乐的本钱。
对几个不算贪心的中年人,这样的日子,夫复何求。
可终究还是有操不完的心。
万青的音乐都是母体式的:先有动机,接着找到新生音乐的一个基本精神,再捶打出一个成熟的经典的形态,最后就是携带母体精神的各种现场变体。所以每一次现场都是实验,不会在“重复”中耗损音乐的精神。
但演了几百回,他们的演出还是“冷”。冷度并非来自台下,而是成员自身——到今天也还不是那么热爱演出,羞涩,有时甚至发懵。“总在慢慢地适应舞台吧。2017年底在上海Modern Sky lab的那次专场,感觉就不错:千人左右空间,音响灯光到位,观众也有呼应。”
这样的地方,全国有多少,姬赓没统计过。“还是集中在大城市吧,但也未必,好多地儿我们都没走过呢。”
吃过三巡,他吐起槽:“听说有的演出平台现在做巡演,直接把石家庄就给pass(删)了。这不成啊。”虽然无法和一线城市的livehouse相提并论,但像守望者、红糖等音乐现场空间能在石家庄做起来,维持至今,挺不易。姬赓很为它们不平。
行业里有人多年来坚持全国巡演,带动中小城市的livehouse氛围,这令乐队甚为感动——“牛X!我们,还是有点懒呀。”
性格命定,似乎也没什么可多说的。再者,没有新作品,巡演意义也不大。
斜阳下,就着花生毛豆、钉螺扇贝羊肉串和福佳白,话头忽然转向了十一二年前的那次南方巡演。
第一次去广州,赶上春运,我在中间坐,旁边老太太晕车,吐得……馒头和王朗(当时乐队的两个老外乐手),两人喝着老白干,身长臂粗,好家伙。去深圳,驻场那几个干活的小年轻说(咱们),这帮北方乐队不理人,嚼着槟榔,穿拖鞋。还故意问,票卖得怎样?没人看你们。全是羞辱挖苦。其实那回,30到40块一张票,卖了一百多张,没亏。结果到长沙演完,收入有4600多,咱都傻了,两百多张票!
当时馒头激动得快哭了。他俩都是学中医的。馒头鼓打得不错。王朗是个怪吉他手,弹起来很爱尔兰。他唱歌好听。那几次演出都是王朗先唱半个小时,接着咱们再演。都瞎玩儿。
情人节,就连那些个脏宾馆都订满了。咱们住酒店,两百多一晚,啧啧,心疼的。后来斥巨资买了飞机票去深圳,玩了两天。欢乐谷,激流勇进,其他人都5块钱买雨衣,穿着背心,保护得特好。咱们舍不得花那钱,滋了一身。演出前,腿直发软。状态差极了……
“做摇滚,根据地还是得在livehouse,哪怕它整得像夜店,哪怕音响再凑合。你想想你十几岁逃学看音速青年(Sonic Youth,1980年代的美国摇滚乐队),和你有钱了,四五十岁再去欧洲看大牌演出,完全不一样。”眼见的,姬赓情绪上来了。
转瞬已近20年。不管乐不乐意,生活秩序、工作方式和作息,都比从前翻了个个儿。那个血气方刚的赵亮,如今是万青和杭天的经纪,同时面向公司的几十组音乐人做企宣,还要照顾孩子,后两者往往耗费更大的精力。“我这个经纪人当得真不太称职。”赵亮颇有点自愧。
亚千没啥挂碍,每周都得有几天排练。有空就陪下老人。最近摩托车都不骑了。“有点儿过劲儿了。以前可沉迷了,看见(车)都得擦。”年少时的抑郁,唯有旧作为证。“现在看,哪个人年轻时不会抑郁?还好没拖到中年是吧,不然扳不回来了。”他自我总结。
姬赓则比我初见时越发的多思、谨慎,顾全大局。赵亮很理解这个乐队主持者的心境:除了管理日常业务,还要权衡各方,顾虑乐队的公众影响,避免各种不必要的争端。“如果不是他这么细心,这乐队可能撑不到现在。”
在万青的新作里,赵亮听到姬赓词里少有地显露出一些特别感性、特别个人化的东西。“其实看到的就是生活,就是爱与疼痛,不觉茫茫道路长;生活历险,并肩莽莽原野荒。也许他不这么觉得,可这是我所听到的。”
(参考资料:《在崩塌之前,地火之上》,感谢赵亮、陈郁对本文的帮助。实习记者聂阳欣、张玮钰、刘蓓佳对本文亦有贡献)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
全面注册制带动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迈入新征程访招商基金资深策略分析师黄亮
2023-02-23栏目: 投资理财
-
“第三支箭”再发力 不动产私募基金试点开启
2023-02-23栏目: 投资理财
-
私募基金业加大“伪私募”出清力度 开年已有1600家机构注销
2023-02-23栏目: 投资理财
-
区域基金加速设立 中企赴美上市现回暖迹象
2023-02-23栏目: 投资理财
-
全球首例中央对手方金融测试案例司法意见公开宣告
2023-02-22栏目: 投资理财